|
早在1778年,英國探險家J.庫克船長在夏威夷群島就曾見過當地居民有這種活動。1908年后沖浪運動傳到歐美一些國家。1960年后傳到亞洲。近一、二十年沖浪運動有較大發展,北美洲、秘魯、夏威夷、南非和澳大利亞東部海濱都曾舉行過大型的沖浪運動比賽。 沖浪運動以浪為動力,要在有風浪的海濱進行。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,最低不少於30厘米。夏威夷群島常年有適合於沖浪運動的海浪,特別是冬天或春天都有從北太平洋涌來的海浪,浪高達 4米,可以使運動員滑行800米以上。因此夏威夷群島一直是世界沖浪運動中心。 最初使用的沖浪板長5米左右,重50~60公斤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,出現了泡沫塑料板,板的形狀也有改進?,F在用的沖浪板長1.5~2.7米、寬約60厘米、厚7~10厘米,板輕而平,前后兩端稍窄小,后下方有一起穩定作用的尾鰭。為了增加摩擦力,在板面上還涂有一種蠟質的外膜。全部沖浪板的重量只有11~26公斤。 座頭鯨翅膀前側有一些波紋結構,這幫助這種龐然大物更加優雅流暢地在水流中前行。這種結構能夠幫助減少阻力,并幫助座頭鯨“抓住”水流,從而確保它盡管擁有巨大身軀,仍能敏捷行動。受此啟發,沖浪板生產商“流體地球”(Fluid Earth)生產了擁有波紋狀前端的特質沖浪板.
|